在什麼樣的心情下你會覺得自己「過的還不錯」呢?其實這個問題見仁見智。但如果你有週期性的不滿足感;或你覺得「過的還不錯」,想好上加好時,都不妨像葛瑞琴.魯賓一樣,為自己擬訂一份快樂生活提案吧!

曾經是律師的葛瑞琴,沒有憂鬱症,也沒有中年危機,只是偶爾會有一種人生週期性的不滿足感(就如同我們偶爾會感嘆「這就是我想要的人生嗎?」一般),積極的她立刻下定決心,決定要花一年的時間,設法讓自己更快樂,於是她為自己訂下「快樂生活提案」,每個月去執行一個主題。沒想到這個快樂生活實驗具有神奇魔力,讓她自己及周遭的人都過了還不錯的一年!

閱讀《過的還不錯的一年》時,小編覺得葛瑞琴真是個「點子王」!她提出的計劃不但實踐性高而且有趣。除了去施行我們常見的身心靈收納術、寫部落格、學會專注、放棄自我中心……等等,她還有一些結論往往出人意表,例如「花錢,不要有罪惡感」。葛瑞琴認為「光靠錢,並不能買到快樂。」但是「只要花的明智,金錢可以幫助你快樂起來。」於是她花錢為妹妹辦了一個婚前派對,讓自己與親友的關係更親密;她花錢買了幾支好筆,讓工作更順暢;她開了一張支票,支持紐約公立圖書館的幼兒圖書館計劃,除了在那兒當義工,更用金錢幫助他們……只要能力所及,以不會超過自己所能負擔的金錢,為自己及他人做好事,就可獲得真正的快樂。施行這個方法一點兒都不難,對吧?

而葛瑞琴在閱讀了許多人的回憶錄之後,發現自己更加珍惜眼前的日常生活,也忍不住好想抓住溜走的每一刻,於是她決定開始寫「一句話日記」。許多人都寫過日記,但卻無法持之以恆,但如果寫日記像發twitter、噗浪、臉書的文字,短短的就好,那是否施行起來簡單多了呢?此外,她也寫「感恩筆記」(後來改成「感恩冥想」),當她帶女兒去看醫生、覺得很煩時,她告訴自己「我很慶幸,要帶艾麗諾去看醫生了」;當她凌晨四點睡不著時,她決定不再氣呼呼地翻來覆去,索性起床泡壺茶、點上橙花香蠟燭,靜靜的坐著,享受不會有人打擾的片刻時光。她告訴自己「我很慶幸四點醒著。」把抱怨轉為感謝,只要小小的一個轉念,就可讓自己的心獲得平靜,想不快樂也難。

快樂這件事,說難不難,說簡單也不簡單。若要強硬的訂下365天的執行計劃,對某些人來說這似乎又太勉強了,所以不妨以自己能執行的範圍來慢慢擴大。例如,閱讀較偏食的小編決定仿效作者,每週「閉上眼睛,隨便挑一本雜誌來讀」,剛開始或許是苦差事,但相信在閱讀中一定能吸收到一些有用的、好玩的東西;還有,除了在fb上幫朋友的發文按讚、朋友生日時去他版面留祝賀詞之外,小編決定每週至少要打一通電話問候一位朋友。每次接到朋友的問候電話,小編都覺得很高興,同理可證,相信接到小編電話的朋友也會很快樂。

不用將「如何做才能使自己快樂」這件事想得很複雜,就盡你所能的去做就好,如果自己沒有想法,不妨參考葛瑞琴的方法,從中找出適合自己的。最後以書末的這段話與大家共勉之~「快樂不是美德也不是歡愉,不是這樣那樣的事,而是成長。當我們有所成長時,快樂就來了。」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改變 生活
    全站熱搜

    Jennif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