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的母親在某一天跟你說:「我們來做個實驗,接下來的六個月我們斷絕家裡全部的電子裝置吧!」你可能會說:「媽,妳瘋了嗎?」

但是《冬季不連線》中的母親蘇珊.莫莎特(也是本書作者)就真的這麼做了!她驚覺十八歲的大女兒安妮、十五歲的兒子比爾和十四歲的小女兒蘇西過度沉迷網路以及3C產品,自己也成了沒有iPhone在身邊無法入眠的焦慮母親,於是她決定展開一場為期半年沒有電子科技的實驗生活。「這是一種生活實驗,我們要全家一起參與,那會改變我們的生活。」她眼中閃耀著傳教般的熱情向兒女們宣示著。

說實話,我也認為我們真的太依賴網路和3C產品了!在閱讀本書時,腦中浮現如下畫面:和朋友一起吃飯,但卻有人一直專注在手機上;出國旅遊時,處處尋找wifi,怕漏了工作上重要e-mail的人;走到哪裡都不忘拍照、打卡的人;邊走邊戴著耳機講電話,常讓人誤以為自言自語的人;每天在電腦上開數個視窗同時運作的人……說到底,這些行為都是一種「數位依賴」。

就拿作者和他兒女的互動來說,她載蘇西去購物商場或朋友家,到目的地後,她會跟蘇西說:「我三點半準時在這裡和妳碰面。」但通常在三點二十五分會收到蘇西的簡訊,說要延後半小時。「有研究清楚顯示,手機不會讓我們比較通曉世事,相反的,手機似乎讓用戶更缺少社會責任感。英代爾的一項研究發現,五人之中就有一人坦言,他們變得比較不在乎準時,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可以臨時發簡訊更改時間。」與其打電話(或發簡訊)向與你有約的朋友說「抱歉!我會晚到。」還不如準時出席,賓主盡歡。想想看,你是不是也常常這樣浪費朋友等待的時間?想想看,在沒有手機的年代裡,你是不是比較準時?

當我們戴耳機走在路上或隨時隨地當個低頭族時,或許我們已經錯失了許多美麗的風景。在進行實驗其間,作者帶家中狗狗出去散步時,赫然發現,在她多年來來回回數千次的路上,開始看到以前沒注意到的細節──某個愛冒險的兒童玩具熊從高高的樹上往下窺探;一個乍看之下沒什麼特色的房子,裝著一套鬥牛士在鬥年的風向球;一處水景有幾株可以納入梵谷畫作的長梗鳶尾花……這不見得是作者的觀察力在瞬間大幅提升了,但可以肯定的是,當你的五感未受3C產品侵襲時,它們接收別的資訊的管道變得更暢通了。也因此作者表示,「刻意讓自己身處電子產品之外,在各方面都令我大開眼界。」

整體而言,莫莎特的實驗大成功,結果顯示:兒子比爾原沉迷電玩和電視,半年實驗生活讓他重拾吹奏薩克斯風的樂趣;小女兒蘇西的痛苦感最強,但遠離電子產品的生活,讓她成績逐漸進步;而且子女都重回書籍、音樂及紙上遊戲的懷抱,家人感情也變好了。

寫這篇稿子時,忽然驚覺,我的電腦正開著outlook、MSN、臉書、噗浪、音樂、word等多工進行著,寫著寫著,就會去看看朋友們的po文和回應,說實話,真的大大打斷了思緒,於是把心一橫,除了寫稿須用到的word,其它功能全數關閉,果然效率大增啊!或許我們無法像莫莎特一家人那樣關掉網路過日子,但偶一為之,用心去體會生活周遭的迷人之處吧!

arrow
arrow

    Jennif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