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信人2007年7月,馬格斯‧朱薩克(Markus Zusak)巧扮《偷書賊》,偷到了台灣讀者的心;事隔七個月,2008年2月,朱薩克要透過《傳信人》,把溫暖與希望傳遞進入台灣讀者的生活裡。如果說前者是一個撼動死神的故事,那麼,後者就是一個上帝要世人「秉公行義」的故事。

主角艾德是一位十九歲的無照計程車司機,沒受過太多教育,牌技差,收入低,身旁的幾位好友和他同屬社會廢材敗犬族群。但是有一天,他意外的協助警察將銀行搶匪逮捕,霎時間,「英雄」光環罩頂,成了小鎮名人。接著,他莫名其妙的開始接到神秘人士的撲克牌指令,「都市遊俠」的人生於焉展開。 透過一連串方愧A、梅花A、黑桃A、紅心A這四張撲克牌上的指定任務,艾德完成了12項頗具意義的工作──他去陪伴陷入回憶無法自拔的老婦人;以一雙意象的釘鞋鼓舞了參加田競賽的女孩兒;用槍阻止家庭暴力繼續發生;以免費啤酒為號召,幫神父找回了信眾;用兩球冰淇淋安撫了一位單親媽媽……但別以為這些工作結束後,故事就結束了,因為,艾德又接到了第13項任務,這一次,任務指向艾德的住址──西平街26號……。

在執行這些任務的過程中,艾德終於瞭解他的媽媽之所以恨他,背後其實是有很深的期望和愛;也發現他摯友不為人知的一面,因而更進一步讓他對自己產生了不同的理解。而書末,對艾德指派任務的神秘人士現身,說出了他的動機:「我做這些事情,因為你是平凡特質的縮影……若是像你這樣的人能夠起身,完成你為所有人所做的一切,那麼或許每個人都能辦得到,或許每個人都可以活得超越他們的能力。」看到此,讀者是否也瞭解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呢? 作者馬格斯‧

朱薩克出生於雪梨,今年才三十五歲,就被譽為當代澳洲小說界獲獎最多、著作最豐、讀者群最廣的作家,《傳信人》和《偷書賊》都獲得美國圖書館協會普林茲獎,也因此奠立了他在美國書壇的地位。新作《橋》預計明年推出,描寫一個小孩子自幼立志蓋出「全世界最棒的橋」,最後從蓋橋這件事上體會出人生的意境。他的寫作風格冷靜簡要,筆鋒帶著隱約的幽默,又能以精準如手術刀的銳利觀察力挑出議題加以發揮。

此外,在朱薩克的書中除了看到好笑、浪漫、刺激、勇敢、戲謔之外,還會發現──書中的主角都是愛書人。《偷書賊》中的小女孩莉賽爾,儘管生活艱苦,她卻發現了一個比食物更難以抗拒的東西——書;而《傳信人》中的艾德,儘管是社會廢材敗犬,但偶而也會以閱讀打發時間,像曾經十七度與諾貝爾文學獎擦身而過的作家葛雷安‧葛林的小說,就讓艾德在閱讀時覺得很盡興。所以,如果朱薩克是「傳信人」的話,他要傳達給讀者的一個口信或許就是──閱讀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ennif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