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內向人還是外向人?我們常用「活在自己的世界裡」來攻擊那些比較沉默、害羞、喜歡思考的內向人,似乎他們這樣的行為就一定是錯的。其實內向或外向並沒有對或錯,如果「活在自己的世界裡」能活出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生,那麼,做個內向人也沒什麼不好。

一直以來,不論在職場或聚會中,我們常常可輕易的看到外向人的亮眼表現,但內向人真的就沒意見、沒想法嗎?

1975年3月在美國加州,三十位工程師組成了一個「自製電腦俱樂部」,他們的使命是打造出可供一般人使用的電腦。其中一位二十四歲的惠普電腦工程師,他戴著眼鏡,看起來頗為嚴肅,在第一次聚會時,他只是靜靜的聆聽別人討論,完全沒有與任何人交談,因為他的個性太害羞了。但當天聚會結束後,他回到家就繪出了他首次設計的個人電腦草圖,三個月後他做出了這台電腦的樣品,又過了十個月,他和史蒂芬‧賈伯斯一起成立了蘋果電腦,這個人就是在美國矽谷備受景仰的人物──史蒂芬‧沃茲尼克。

其實,沃茲尼克在大部份的時候總是自己一個人獨處,他表示「在我認識的發明家和工程師中,大部份的人都像我一樣──他們都是生性害羞的人,而且活在自己的思維裡。他們像藝術家一樣,事實上,最優秀的發明家和工程師就是藝術家。藝術家都是獨自工作的,他們在獨自工作時才能夠控制發明的設計,而不需要和一大堆人為市場行銷而設計……」沃茲尼克講到兩個重點──「生性害羞」「活在自己的思維裡」,這些都是心理學分析中內向人的特質,如果能成為沃茲尼克他們這種具創造性的內向人,人生一定不留白。

另外,哈佛商學院努力將安靜的學生變成愛說話的人,教授們甚至成立讀書小組,他們彼此分享如何引導沉默寡言的學生開口說話的技巧。課堂外,外向的性格也是必要的,因為「如果從哈佛商學院畢業時還沒建立起廣泛的社交網路,你等於白念哈佛商學院了。」然而,快速思考、行動果決、有想法就說出來,就一定是一位優秀的人嗎?

一般來說,一個人話說得越多,團體中的其他人就越關注他。這意味著隨著會議的進展,這個人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。說話的速度亦同,我們經常認為說話速度快比說話速度慢的人有能力,而且比較吸引人。而且我們常取決於聲音大的人所建議的內容,聲音小的人提出的想法就會被捨棄。儘管那些被捨棄的意見可以救我們一命、帶我們遠離麻煩,但這些意見還試被棄絕了。

哈佛商學院的奎恩‧米勒斯教授提到一種「贏家詛咒」的常見現象,那就是在競爭中,雙方你來我往,有時後會流於一種面子保衛戰,為了贏,不惜拋出更多的籌碼,最後的贏家有時未必真的是贏家,他們都被自信又專斷的對方牽著鼻子走,而忘了聽聽心裡的聲音,表達出正確的意見。

總之,《安靜,就是力量》針對內向與外向性格做全新探索,作者逐一舉證,從古至今許多安靜的人,因為知道如何善用自己的長處,因此發揮出無比巨大的力量,改變了整個世界。借用作者的一句話,「如果你能從這本書裡面學到一件事,我希望你學到的是忠於自己的本能。我保證,這樣會改變你的人生。」各位如我一般的內向人,讓我們一起好好運用自己的性格特質,找到正確的生命舞台吧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安靜 力量 天賦自由
    全站熱搜

    Jennif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